close

第一篇心得,選擇子曰:巧言令色,鮮矣仁。

 

這篇在我們國高中的課文中也有選讀,可見其重要性。想想,話說得很動聽,臉色裝得很和善,可是一點都不誠懇的人,在你我的身邊,有幾位?如果有,請遠離。

 

或許在校讀書的時候,單純地埋首苦讀,對於社會運作的人情世故,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也,所以當出社會的時候,我承認雖然沒有將所有人都當成壞人,但只要有人對我好,我都會當成是好人,即使看了金庸小說的爾虞我詐,孔子說的如何分辨小人,卻只在吃虧上當之後,才會學到教訓。

 

在〈公冶長・二十五〉中,孔子提到:「巧言、令色、足恭,左丘明恥之,丘亦恥之;匿怨而友其人,左丘明恥之,丘亦恥之。」意思是,臉色裝得很討人喜歡,態度過於恭敬,隱藏內心對朋友的怨恨,外表稱兄道弟,內心卻不知道打什麼算盤的人,孔子最不齒。

 

職場中,最害怕的就是遇到這種人,如何分辨很重要,因為暗箭難防,如果沒有保持距離,難保不會中箭落馬後,還不知道是誰害的。判斷的關鍵,就是:先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如何,再看他做事的方法與態度;最後看他居心所在,如此,一定可以相當程度的了解一個人,時間一久,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。

 

三國魏明帝有位叫劉曄的大臣,當魏明帝想攻打蜀漢,群臣反對,只有劉曄順應皇帝的心思,但私底下又對其他人說不可行。中領軍楊暨是魏明帝親近的大臣,他堅決反對伐蜀,而劉曄每次遇到楊暨又投其所好,贊成不可伐蜀。有一次魏明帝和楊暨辯論,楊暨脫口而出說:臣也許不懂帶兵打仗的道理,但劉曄是先帝的謀臣,他也說不可伐蜀。魏明帝找劉曄當面對質,但劉曄堅持不表態。

 

事後劉曄解釋是擔心軍情洩漏,才不說出自己的想法。但同時又對楊暨說放長線釣大魚的道理,如果正直卻沒有謀略,是無法成功說服國軍的。最後,討厭劉曄的人打小報告說:劉曄不忠,每次都曲意迎合,如果陛下故意透露相反的訊息給他,他的回答會改變,如果沒有,表示沒有趨合上意。魏明帝測試後,劉曄果然露出馬腳了,便逐漸疏遠他。

 

因此愈能言善道,愈需要小心觀察。觀其言,察其行,知其意,言行不一,或前後不一致,不論是職場的主管或同事,都要小心,才能在亂世中保護自己。

 

或許是兩年的業務經驗,不敢說看過很多人,但也見過不少人。現在不論是業務員,或是職場的主管與同事,能言善道者,長袖善舞者,多到不能再多。但有誰是真心對待你我的人呢?我認為不需要每個人都一一懷疑,否則人與人相處上真的很辛苦,但只要和自己的利益有關係的部分,多多注意對方找你攀談的理由與動機,觀察其行為舉止,小心留意,畢竟我不害人,人未必不害己,活下來的才是贏家。更甚者,為人處事「寧拙勿巧,寧樸勿華」,職場上活得更長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oiko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