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篇想和大家分享,孔子的弟子中,以言語見長,在與孔子求學前,有從商經驗的子貢,複姓端木,名賜,其曰:「君子之過也,如日月之食焉。過也,人皆見之;更之,人皆仰之。」君子的過錯,就好像日月蝕。當過錯發生的時候,大家都看得見,但改過之後,人人都還是敬仰他。

 

誰無過錯?但知錯能改者,屈指可數。

 

子夏也提過:小人之過也必文。君子與小人間的差異是,君子部會刻意掩飾自己的過錯,所以就像日蝕或月蝕般,人人皆看得到;而小人則否,小人一有過錯,就醫定想辦法,文過飾非,德行也就愈來愈差。

 

在社會上工作求職,犯錯是常有的事。辦公室員工的眼睛是非常雪亮的,如果環境又特別八卦,更是如此,在哪都有一雙眼睛清楚知道,你在做什麼?當被質疑的時候,不掩飾光明磊落說明自己的職務內容,相信可以獲取某種程度的信任。然若不停解釋,甚至說謊,剛開始或許沒有人知道,久而久之紙包不住火,總有一天會失去主管與同僚的信任,更糟的是名聲不會像日月蝕後,恢復原本的光明與皎潔。

 

孔子並不害怕別人知道他的過失,相反的很慶幸有人提醒他問題所在,使他有改進的機會。我們可以期許自己如孔子般,感謝責備我們的人,因為他們督促我們進步,然工作職場上,不能要求每個人遵從孔子教誨,我們便向上或向下提醒、甚至批評對方的過失,因為必須分辨對方是君子還是小人。

 

如果主管是小人,小人除了掩飾自己的過錯,亦可能尋找替死鬼。

如果同僚是小人,小人不只遮掩事實的真相,亦可能暗中放冷箭。

 

如同三國演義中,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夕,志得意滿地在連環戰船上,席開百桌,席間吹噓自己的豐功偉業,高吟〈短歌行〉,接著問博士祭酒師勖意見並說:「我向來是聞過則喜,你但說無妨。」師勖直說曹操詩歌不合古韻。曹操一怒之下,便當場刺死,即使事後曹操以酒後失態為由,假慈悲一番,然說實話要看場合,否則很不值得。

 

春秋時期齊景公是一位縱情聲色的君主,有一次齊景公連喝七天七夜的酒,大臣弦章上諫說:「大王您已經喝七天七夜的酒,請以國事為重,否則就賜死我」奇景公就像晏嬰訴苦說:「弦章要我戒酒,否則就賜死他,我如果聽他的話,就不能享受酒的樂趣,不聽他的話,他又不想活,該怎麼辦呢?」這時候晏嬰說了:「弦章遇到像您這樣寬厚的國君,真是何等幸運!如果遇到夏桀、殷紂王,不是早就沒命了嗎?」由於這番機警的對話,齊景公真的戒酒了。所以我們應向晏應學習說話的藝術,既能為公司(國家)效力,又能不得罪主管(國君),能做到這樣,在職場上哪能不如魚得水呢?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oiko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